中新天津生态城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智慧城市 六个智慧场景将集中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展示

中新天津生态城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智慧城市 六个智慧场景将集中在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展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6-21 21:2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将于6月23日拉开帷幕,作为世界智能大会的永久展示基地,中新天津生态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应用至上”建设理念,紧紧围绕“惠民、兴业、善政”,不断丰富智慧应用场景。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生态城将集中对外展示六个智慧应用项目,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满足群众的幸福感,增强企业的便捷感,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

城市大脑

让城市治理更智慧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承载了整个生态城最核心的智慧成果,被誉为生态城智慧城市的“大脑”。“城市大脑”投入运行一年来,通过对生态城11个专业领域、数亿条城市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结合CIM建模,实现了数字化城市镜像。城市管线、道路等设施的运行状态,巡查人员、运维人员的工作状态,都在这个平台上数字再现,实时、全域感知城市运行态势,全面、快速、精细化治理城市。

智慧小区

打造宜居环境

智慧小区是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中非常重要的细胞,生态城将吉宝季景峰阁小区打造成为生态城的第一个智慧小区,为后续智慧小区和社会社区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按照小区“内、中、外”三个空间维度,通过打造智慧党建小屋、智慧健康小屋、智慧人车管理系统、智能电表、高空抛物监视管理系统、智慧跑道、智慧信息发布屏等30项智慧应用场景,让智慧小区实现“智能邻里自治、智慧健康服务、智能安全环境、智慧和谐生态”。

智慧交通

安全出行绿色便捷

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对信号灯优化配时,生态城在高峰时段道路拥堵时间减少13%;绿波应急通行系统让应急车辆到达现场的时间缩短40%;此外,拥有多项“黑”科技的智能公交车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此基础上,今年,生态城积极打造5G车路协同的全国标杆。在生态城智慧中心与中新友好图书馆之间建设了1条使用5G技术的车路协同试验路段。通过设置道路传感器,让道路能“开口说话”,随时将道路情况传达给城市大脑。与此同时,城市大脑还能实时监控智能公交车的运行状态,确保车辆行驶安全。

智慧图书馆

图书分拣智能化

在原有大数据分析系统、手机扫码借书、刷脸借书、迎宾机器人等智慧应用的基础上,今年,中新友好图书馆进一步丰富智慧应用场景。智能盘点机器人实现了图书自动化盘点,机器人全自主导航,单台盘点效率每小时超过2万册。智能分拣还书系统采用物流仓储行业最新的机器人分拣技术,效率是传统人工分拣的10倍以上。此外,通过室内定位导航系统,在导航指引下找到图书所属区域,连图书所在的层架也会精准地显示出来,使读者找书更轻松。

智慧海博馆

游览线路私人定制

在国家海洋博物馆,游客通过微信公众号或官方网站预约来馆后,可凭身份证识别、会员人脸识别、手机验证多种方式快捷入馆。全馆关键位置设置多处互动导视屏,系统不仅可以提供信息查询服务,还能根据游客喜好定制个性化的游览线路。AR交互技术的运用,也让虚拟内容与现实展品信息相结合,达到了潜移默化的科普效果。此外,博物馆通过对官方网站线上用户访问量、访问时间和所访问展品信息等大数据的分析,总结观众参观喜好,为展览开放提供参考依据。

零能耗小屋

建筑用能自给自足

零能耗小屋位于生态城惠风溪智慧能源小镇,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充分利用屋顶空间,铺设了20千瓦的光伏板,经过测试,在晴天的情况下,每天可发出超过80度电,大于建筑本身30度左右的用能需求,做到了建筑用能自给自足。多余的电能可以存储到储能电池里,在夜间或者光照不足情况下,向建筑内用电设备供电,实现零能耗运行。为进一步降低建筑的能量损耗,零能耗小屋采用了“被动房”的节能技术和材料,阻断内外热交换,使建筑能耗水平较国家标准降低85%以上。

中新天津生态城着力实施“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智慧应用场景的打造,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滨海之城。(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