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研究中心未来医学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举行

天津医科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研究中心未来医学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举行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6-16 21: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16日,正值建校69周年,也是7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天津医科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研究中心及未来医学技术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隆德厅举行。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魏广勇,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白海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顾清,市科技局总工程师王凤云,校领导姚智、颜华、刘红军、李国兰、王耀刚、于春水、朱毅出席会议。公共卫生学院和医学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成员,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相关大学医院、临床学院、学院(系)、机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副校长朱毅主持会议。

校长颜华首先宣读了《关于成立天津医科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研究中心的决定》和《关于成立天津医科大学未来医学技术研究中心的决定》。决定指出,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建设进程,逐步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处置研究体系,同时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技术创新活力,学校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研究中心和未来医学技术研究中心。

随后,与会领导为研究中心揭牌。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汤乃军介绍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与处置研究中心建设思路及规划。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充分发挥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优势,大力发展应用研究,成立天津医科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研究中心,为完善我市重大疫情防控机制体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供一定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中心将在国家安全观思想指导下,结合“健康中国2030”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重大决策,聚焦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以一体化为特色,贯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风险评估与预警、临床诊疗救治、应急关键技术开发、虚拟仿真教学实践和成果落地转化,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闭环。

副校长于春水介绍未来医学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思路及规划。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将聚焦未来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推动整体实力强、专业学科综合优势明显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供优质资源和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为抓手,以改进体制机制为保障,重点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在获批国家医学技术专业一级博士点及成立医学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天津医科大学未来医学技术研究中心应运而生。研究中心旨在为医学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为多学科人员交叉融合创新提供条件;为未来革命性医学技术研发提供平台。研究中心将聚焦革命性、颠覆性医学技术研发与转化;通过突破学科壁垒,全面整合优势资源;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技术创新活力;通过优化研究方向,培育颠覆性创新成果;通过科教融合,培养未来医学技术人才。

校党委书记姚智在讲话中首先阐明学校建设两个研究中心的必要性。举国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使大家不断思考,辩证看待当前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可能存在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而科技创新是高等学府的重要职能。在这场疫情中,天医师生奔赴武汉疫区、支援海河医院、坚守发热门诊、服务港口机场,发挥作用、彰显力量。在此基础上,天医需要更加推动医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满足时代召唤。其次,面对市委市政府和广大民众的热切期待,学校具备建设和发展研究中心的坚强力量。作为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天医拥有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通过技术革新促进医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势在必行。最后,面向未来、天医大有可为。在学科基础、临床实践和科技研发方面,学校将通过机制改革、学科引领,在市委市政府和各委办局的支持引领下,努力做出更大贡献,彰显一流大学风采。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顾清在讲话中表示,天津医科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研究中心及未来医学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湖北省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表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更是落实党中央“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市卫健委与天津医科大学紧密协作,取得了突出成效,对我市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医学事业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天医着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研究及未来技术研究,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未来,市卫健委将与天津医科大学在公共卫生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不断推动天津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更快发展。

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白海力对两个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两个中心聚焦“应急”和“未来”,着眼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前瞻性、战略性领军人才储备,是面向时代、回应期待的天医作为。学校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两个大局”的要求,满怀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政治站位设计和推动中心建设。同时要高度聚焦人才培养,将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有机统一。最后要创新思维、突破壁垒、拓展思路,推动高等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层次变革,实现更大发展。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