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诚“译”,这群南开青年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当翻译

真心诚“译”,这群南开青年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当翻译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3-26 21: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志愿者在协助海关工作

近日,一群南开青年身着防护服出现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他们用自己的外语专长,参与到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有一个闪亮的名字——南开大学抗击疫情翻译志愿者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

当前,国际疫情快速蔓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增加。随着天津市成为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指定第一入境点之一,这几天,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航班旅客入境。国家有需要,南开有担当,为入境人员和工作人员提供语言服务,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等沟通协调工作,南开大学应需选派外国语学院师生成立了“突击队”,第一批招募德语、俄语、意大利语、法语、英语等相关专业的25名师生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另有超额招募的15名师生志愿者组成第二批后备队伍随时准备出征。

自3月21日以来,南开大学抗击疫情翻译志愿者突击队截至目前已派出13人次执行任务,工作时长累计达195小时,共完成120余名服务对象的入境问询、分流安置等工作。

3小时超额招募,南开师生迅速响应

接到服务需求后,南开大学立即召集外国语学院与学生工作部门紧急研究部署、制订工作方案,选拔志愿者成立“突击队”,并做好志愿者管理培训、后勤保障、指导辅导、心理疏导、慰问补助等工作。

招募通知发出的短短3小时内,就有26名在津学生迅速响应,报名人数超过相关语种专业在津人数的80%,超额完成招募。

“南开魂即爱国魂,在国家需要时出一份力,是我对‘公能’精神的实际践行。当前,世界人民共同战‘疫’,境外输入趋势愈加严峻,有众多‘逆行者’再出发,我也将努力提供精准高效的语言服务,在疫情防控一线贡献青春力量。” 2018级意大利语专业本科生志愿者刘斯表示。

2018级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生张雅雯也在第一时间报名,“疫情就是命令。我曾在航空公司工作,又有外事经验,这时候我应该亮明党员身份,在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

2016级德语专业学生岳岱瑶将自己志愿参与服务的情况告知父母后,不仅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而且意外收获了校友母亲的“场外支援”,“母亲是南开外院日语系毕业的,如果需要日语志愿者可随时参加,而且不需要任何补助和餐食”。

所需语种专业的在津任课教师也主动请缨,4位教师参与到第一批志愿服务中,其中3人是党员,他们表示:疫情当前,随时待命。此外,外国语学院还有众多在津教师和辅导员虽未在招募名单上,但通过“云端”辅导学生开展语言服务,并时刻准备奔赴一线。

穿上这身防护服,我们就是第一道屏障

“最激动人心的还是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第一次知道手套要带两层,袖口要严严实实地塞到手套里,口罩加护目镜压得人憋气,动作必须轻柔以避免防护服撕裂……”防护服是在机场开展志愿服务的必要防护装备,也是机场工作人员的“身份证”,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防控工作中,这身珍贵的装备意味着担当。

志愿者们这几天的主要工作是在海关问询人员旁,根据防疫规定和相关文件及表格,询问国际乘客相关问题,并将他们的答复告知海关人员。

贺梦莹和王沛东

法语系教师贺梦莹和学生王沛东成为“突击队”首批出征人员。3月22日,在克服了首次穿着防护服的不适以及首次工作的心理压力后,他们历时5个小时,圆满完成当日国际航班外籍人员的接机分流工作。

“能够参与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光荣和骄傲。”青年教师贺梦莹负责为巴黎飞往北京航班上的外籍人士提供入境时的翻译。贺梦莹说,“良好的翻译可以帮助机场工作人员与乘客进行有效沟通和相互理解。今天遇到了一位法国小朋友,她还特意画了一幅海关人员和我工作时的图画,很暖心”。

“防护服比较闷热,可是那些医护工作者都坚持下来了,我也可以。我要守好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第一道屏障,昨日少年,今日脊梁!”王沛东表示。

发挥语言专长,我们力所能及贡献力量

为了接待早上9时抵津的俄罗斯航班,俄语专业4位学生志愿者刘婧玲、张蕴朦、郭雨辰、谢雨阳于3月23日早晨5点出发前往机场。因为国际航班载客量较大,他们的工作持续整整一天,晚上9点才结束工作抵达家中,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

刘婧玲是2017级俄语硕士研究生。“第一天进入机场工作就深刻感受到国家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所付出的努力。一线的工作人员都身穿防护服,严阵以待。我们不仅用俄语为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旅客提供翻译,而且用英语帮助了德国和土耳其的旅客。虽然一天的工作比较辛苦,但很荣幸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技能为祖国疫情防控贡献力量。我是天津人,这也是身体力行,保卫家园。”

大一新生郭雨辰说:“我体会到当前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课,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敢于承担责任。人生很短暂,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行。”

戴面罩之前,从左到右是:岳岱瑶,陈瀚林,王一淳

德语专业3位学生志愿者岳岱瑶、陈瀚林、王一淳同样工作了一天,上午9点到达机场,待消杀完毕准备返程时,已接近凌晨1点。

“出任务的时候,学校的老师一直与我们保持联系,并尽力帮我们解决需求,哪怕凌晨到家前,他们都一直在线。能用专业所长参与疫情防控,这使我有了要学好德语的更强动力。各行各业的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不知道我下次出征是何日,但我仍义无反顾。” 2016级德语专业本科生岳岱瑶表示。

齐心战“疫”,我们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南开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教师陈予本是在后方为学生们提供心理疏导的心理咨询师,在朋友圈得知招募后,她主动报名并发挥外语特长,于24日与2018级德语专业本科生郭桢,2016级俄语专业本科生朱玥、刘雪晴参与了志愿服务工作。

陈予表示:“从海外孔子学院回国后,这次志愿服务让我再次体悟‘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当我们还在为国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欢呼的时候,境外输入病例已悄然而至。人类命运息息相关,在世界人民面临困难的时刻,所有人都应尽己所能,共同奋战。我在团队中可能是年龄最大的,但和青年志愿者们一起工作,让我倍感年轻,充满活力!”

“不论是中方的工作人员,还是国际入境旅客,虽然容貌各异、语言不同、身份有别,但全球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心和愿望却是一致的。希望全球人民可以早日战胜病魔,一起努力、共渡难关,迎来最终的胜利。”2016级德语专业本科生陈瀚林说。

南开青年突击队还在出征,“生吾炎黄,育我华夏。能力所及,必报国家!”是他们的共同心声。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