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砥砺前行

牢记嘱托 砥砺前行

来源: 天津日报
2020-01-18 18: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南开大学 奏响爱国奋斗时代强音

“希望我们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向总书记和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朱守非这样说。就在一周前,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周其林院士团队荣获2019年度唯一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时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一年来,南开大学牢记总书记的深深希冀、谆谆教诲和殷殷嘱托,制定并全力实施“文科振兴、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医发展”的“4211卓越南开行动计划”,瞄准世界学术前沿,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南开师生保持着持续高涨的热情和干劲,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力书写着一张张振奋人心的新时代“南开答卷”──

周其林和朱守非团队在不对称催化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解决了困扰该领域半个多世纪的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陈军团队设计合成出一种具有超高容量的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刷新了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容量的世界纪录;物理科学学院陈志刚教授和许京军教授团队在光子学人工微结构与前沿物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坐落于校园内第二主教学楼大厅的“爱国奋斗 公能日新──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如今已成为南开大学一个“网红打卡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的首站就在这里。习近平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年来,南开大学先后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遴选优秀教师专题授课;校领导和专家学者为全校学生讲授“中国发展”课、“形势与政策”课,以鲜活生动的主题课程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开设“文化自信与党的文化资源概论”等思政类通识选修课,开展“小我融入大我,南开与祖国同行”主题社会实践,推动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遴选部分知名院士、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党政管理干部、一线宣传工作者组成南开大学爱国奋斗精神宣讲团,激励广大师生在新时代传承“爱国三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该巡讲自2019年5月启动以来,全市60余所学校的师生代表3万余人现场聆听,社会反响热烈。

“新时代新百年新征程,我们更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潜心铸魂育人,以开拓创新、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奏响爱国奋斗的时代强音。”南开大学党委书记杨庆山坚定地说。

和平区朝阳里社区 把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心坎里

1月15日上午,每月一度的“志愿服务在朝阳”奉献日活动在这里举行,数十名社区志愿者冒着严寒,为居民提供义诊、法律咨询、家电维修、义务理发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誓要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温暖这个冬天。

2019年的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走进社区志愿服务展馆。习近平总书记为社区志愿者们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

一年来,朝阳里社区在坚持推进常规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孵化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志愿服务项目库,以志愿服务团队为依托,努力实现居民需求与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真正把志愿服务送到居民群众心坎里。

“我们向共驻共建单位广泛招募志愿者,组建专业志愿者团队,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诸如,邀请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专家级志愿者,定期来社区开展义诊;邀请联通和平分公司的志愿者开设手机课堂,解决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困难的问题。目前,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已经达到23项,志愿服务团队已达10余支。”朝阳里社区党委书记苗苗说。

和平区新兴街是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截至2019年年底,和平区累计注册志愿者达到116056名,每3位常住居民就有一位志愿者。去年一年,和平区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达346万小时。和平区还被确定为“民政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重要指示工作联系点”。

走进朝阳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重要指示精神的标语格外醒目:“社区工作是具体的,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摸准居民群众各种需求,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一年来,朝阳里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全力推动居民群众需求与职能部门的精准对接。“我们将社区分为了6个大网格,数十个小网格,通过每天的网格巡视,完善《民情日志》和《精准化精细化为民服务工作台账》,针对发现的花园座椅不足、树木遮挡阳光等问题,立刻上报街道,与区城管委、绿化所等部门进行沟通,实现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使为民服务效率得到了提升。”朝阳里社区党委副书记王蕾说。

“一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开展了‘社区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等多项活动,积极探索退役军人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组建了由28名退役军人组成的党员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参与热情高涨。”社区民政主任张卓鹏说。

梁启超纪念馆 践行对总书记的承诺

时值冬日,记者再次走进位于河北区民族路上的天津梁启超纪念馆。

庭院里干净整洁一如既往,梁先生的塑像慈祥肃穆,参观者络绎不绝,但每个人都会自觉地放慢脚步,放低交谈的声音,像是生怕打扰了老先生的静思。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他们正在筹备即将举办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梁启超纪念馆一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回忆起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纪念馆时的情景,梁启超纪念馆馆长周美玲至今仍难掩发自内心的幸福与激动:“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巨大惊喜和鼓舞,我们都很激动,全馆上下如沐春风。作为我个人,能有幸面对面向总书记介绍梁启超纪念馆的馆藏,亲耳聆听总书记对文化文物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现场感受总书记的伟大人格魅力,真是非常幸福。这40分钟的珍贵记忆我将永生难忘。”

按照全新制作的“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梁启超纪念馆路线图”,信步走进故居一楼展厅,亲切而又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视察时曾指出:“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如今,这些重要指示已被制作成醒目的红色大字粘贴在展馆墙上,时刻提醒来此参观的游客重视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序厅内最醒目的一个大型电子显示屏前,许多游客驻足,原来大屏上正在循环播放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纪念馆的照片和视频,现场感十足、资料性极强。

“我们现在还开通了智慧票务服务系统,参观者可以提前通过关注纪念馆公众号或下载智慧导览APP,用手机预订门票和预约讲解。当然,如果您对梁启超先生的生平介绍还意犹未尽的话,也可以扫描大屏幕前的二维码收听自助讲解。”讲解员马霞向游客介绍纪念馆里今年添置的智慧服务系统。

周美玲介绍说,“这一年,我们的许多工作都是在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细化,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落实,具体成果已经在方方面面得到体现,诸如2019年6月8日开展的‘穿越时空的对话──饮冰室今昔’主题展览、11月与天津博物馆等共同举办的‘一门三院士,共筑中国梦’主题展览和12月开设的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梁启超家风为主要内容的‘饮冰室讲堂’等活动,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也践行了对总书记的承诺。”

天津港 智慧港口向海再图强

站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向东眺望,宽阔的渤海湾海平面之上,一艘国际巨轮沿主航道缓缓驶入。随着巨轮靠泊岸边,一辆辆无人驾驶电动集卡相继驶来,熟练穿梭在码头与堆场之间,自动化轨道桥也同步启动,在无人驾驶电动卡车到来之际,稳稳地完成吊装……整个操作衔接紧密,一气呵成。如此智能化的作业场景,与一年前相比大有不同。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港码头时指出,“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一年来,天津港集团在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上快马加鞭,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闯出了一方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展现出一派现代化东方大港的新气象。

一手快速点击鼠标,一手精准推动操纵杆,盯着高清显示屏,在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控制中心,张燕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一次集装箱远程吊装作业。

“放在以前,这些都需要工人现场完成。”张燕说。2019年,她所在的集装箱码头公司全面实现了智能化改造,所有轨道桥都实现了自动化。在控制中心,一名轨道桥司机可同时管理6台自动化轨道桥,大家再也不用爬上几十米高的驾驶室了,轨道桥司机也不再是清一色的男性。2019年10月巾帼班正式成立,张燕等首批3名女性轨道桥司机成为天津港智慧港口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全球首个在传统人工码头上通过智能技术改造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建成运营,累计操作量近600万标准箱,实现“五个全球第一”;无人驾驶电动集卡规模化应用领跑全球,实现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成组作业;岸桥智能化理货实现全覆盖,一次识别准确率超95%,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一年间,天津港突出创新驱动、智慧服务,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实现新突破,港口高质量发展底气更足。

2019年,天津港集团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7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1%,增幅位居全球十大港口前列。集装箱船舶直靠率超90%,最高在泊船时效率达到每小时312自然箱,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随着天津港集团推动集装箱单证电子化比例、无水港集港直通比例达到100%,推动京津口岸进出口合规时间大幅下降、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助推我国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由2018年的46位跃居至2019年的31位。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创新“火花”持续迸发

冬日的阳光洒在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一幢幢砖红色的办公楼上,北京东南方向140多公里外的这片科技园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从静谧的北塘渔村,到京津两地携手共建的协同创新试验田,一年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火花”持续迸发。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在仔细观看了众多科技创新产品的展示后说:“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我们国家再往前发展也要靠自主创新。我们要继续做下去,让有创新梦想的人能够心无旁骛、有信心又有激情地投入到创新事业中。”

殷殷重托,指引航程。

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一年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上下牢记重托,真抓实干,不断改革创新,紧紧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建设,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园区内的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该公司申报的“双目视觉技术开发”通过天津市科技局的立项,跻身天津市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之列。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利说:“公司从北京中关村来到新区后不断发展壮大,在一次园区举办的金融对接路演活动中得到投资人青睐,获得了1000万元融资,科技园还免费给我们提供了一栋楼作为办公和研发的场地支持。”目前,卡雷尔机器人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了业务网络,一跃成为国内商服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一年来,中关村智造大街—天津服务平台等一批平台及创新企业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涌现。天津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说:“一年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以高质量发展为纲,在国家战略中担使命,在发展细节中下功夫,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新增的入驻企业达到了504家,新增注册资金达32.4亿元,这其中有近20%的企业来自北京。”

如今,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经成为创新的策源地。未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将朝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样板示范不断迈进。(记者 姜凝 宋德松 万红 孟兴 姚文生 姜宝成 王涛 孙立伟 潘立峰 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