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基层“炼金” 让青春迸发光和热

25岁的孙梦宏有着比多数同龄人更丰富的经历,她当过西部计划志愿者,也做过国际汉语教师,从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当一名基层选调生,去西藏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与她同年研究生毕业的芦寿青,放下了满脑子的创业梦,到黑龙江省基层体验农村的生活。

《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基层“炼金” 让青春迸发光和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05-29 12:25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9-05-29 12: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5岁的孙梦宏有着比多数同龄人更丰富的经历,她当过西部计划志愿者,也做过国际汉语教师,从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当一名基层选调生,去西藏实现自己的青春价值。

与她同年研究生毕业的芦寿青,放下了满脑子的创业梦,到黑龙江省基层体验农村的生活。

他们的同学骆胤成则去了云南,他想把这段青春时光交给散落在一座又一座大山深处的农家。

如今,越来越多从四面八方挤进象牙塔求学的年轻人,和孙梦宏们一样,不再只盯着“北上广”的光鲜高薪工作,选择把自己的人生半径拉得更长。

“家国情怀”是天津大学每名学生都要上的毕业一课。在过去的7年里,天津大学有462名选调生赴基层就业。仅2018届毕业生中,就有206名同学选择到祖国的小角落扎根,人数较2017年增长133%。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基层、选择基层,天津大学从2017年起开始组织“青苗工程”专题培训班,受益人数超过1000人。

当真正投身到祖国那些偏远贫瘠的土地上时,这些刚出校门、没有工作经验甚至连农村都没去过的年轻人发现,那些遥远的地方并不是想象中的“诗和远方”。

“美丽诱人”是喜欢冒险的孙梦宏曾经对西藏的想象。这个在繁华大都市长大的女孩,如今是西藏昌都市察雅县的一名工作人员。一个数据需要反复核实,一份材料常常改上三五遍,在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她明白“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谈,唯有踏踏实实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的具体问题。”

骆胤成从今年2月底开始驻村扶贫,饮食不惯、住宿不便、语言不通、理念不同……这些都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基层扶贫工作的繁重,也体验到了应付各种表格的疲惫。他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一大早起来又得翻山越岭入户调查。在两个月的基层扶贫工作中,骆胤成入户核查了596户。这样的经历也让他真正明白,扶贫工作人员必须驻村、入户调查,才能了解实际情况。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