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驻华大使葛策:希望德国更多中小企业走进天津

规划展览馆、意式风情区、五大道……整整一上午的参观,让葛策对天津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天津的建筑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现代的时尚感,这也是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特殊气质。”

德国驻华大使葛策:希望德国更多中小企业走进天津

来源:网信宁河    2019-04-13 09:13
来源: 网信宁河
2019-04-13 09: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德国大使参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本报记者 谷岳 孙立伟 摄

“漫步五大道,如同来到英伦小镇……”听完五大道义务讲解员张振东的讲解,德国驻华大使葛策连连点头:“了解得深入,讲解得细致,让我印象深刻。”

规划展览馆、意式风情区、五大道……整整一上午的参观,让葛策对天津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天津的建筑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现代的时尚感,这也是这座城市所具有的特殊气质。”

下午,葛策又来到了位于海河教育园区的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整个校园,春花烂漫。一串串海棠,随着微风在树枝上“跳舞”。“校园太美了,如果我是这里的学生,我会觉得特别幸福。”站在海棠树下,葛策说。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应用技术教育本科层次大学,也是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在校史馆,看见学校还珍藏着上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赠送给学校的设备、零件、教材和黑板等实物时,葛策惊讶地说:“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还能保存得这么完好。”

物流VR实验室、智慧供应链创新实验室、航空航天特种加工工艺技术中心、光机电信息一体化共性技术实验室、机器人应用综合实验室……每到一处,葛策都极其认真地听着学校专业老师的介绍。在德玛吉数控加工中心,他还收到了学生们送来的一份特殊的礼物──鲁班锁。当得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把鲁班锁作为“国礼”赠送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后,葛策笑着说:“这个礼物太‘重’了。”

在汽车诊断实训中心,葛策见到了正在给老师们讲解汽车理论的德国专家奥尔曼。“在这里生活还习惯吗?”“每周要上几次课?”两个人像老朋友一样唠起了家常。“中国的技术很先进,这里的学生也非常能吃苦,大家都在追求 ‘工匠精神’。”听着奥尔曼的介绍,葛策说:“这里的设备的确非常先进,作为学校,我们就要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科技,最先进的设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进入企业后,才能直接上岗,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所在。”

30年前,天津学习德国,把先进的职教理念和教学模式“照搬”回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天津已经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去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柬埔寨建设成立了鲁班工坊,把包括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在内的优秀职业教育成果与世界分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葛策说,中国与德国都愿意为其他国家提供帮助与服务,中国技术发展得很快,通过鲁班工坊为更多国家提供技能培训,这个模式非常好。

谈起未来,葛策充满期待:“天津在未来的发展有三个重点:智能制造、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在这三个领域,德国也有一定的优势,我希望可以在这三个领域促成德国与天津的合作。目前,天津有200多家德国企业,这里面有包括大众汽车、西门子等在内的不少大型企业。未来,除了这样的知名企业,我也希望德国有更多中小企业走进天津,开展合作。”

(网信宁河)

【责任编辑:沈洋】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