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天津市打造发展软环境推动引导机制创新——破解融资难 天津多方尝试见成效

昨晚,央视 《焦点访谈》报道了近一两年来我市多方尝试破解融资难的做法与成效,引发广泛关注。高科技企业大多也缺少抵押物,《焦点访谈》采访的北洋国家精馏技术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一度也为流动资金发愁。

昨晚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天津市打造发展软环境推动引导机制创新——破解融资难 天津多方尝试见成效

来源:百度    2019-03-28 10:33
来源: 百度
2019-03-28 10: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昨晚,央视 《焦点访谈》报道了近一两年来我市多方尝试破解融资难的做法与成效,引发广泛关注。

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多半因为缺少抵押品。对于轻资产的新兴业态,这个痛点尤其突出:没有抵押,银行靠什么来评估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呢?《焦点访谈》采访天津高新区的“云账户”公司时发现,天津的做法是“首先破解长期以来银行和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推出了“银税互动”平台。企业的纳税数据经授权后,将被推送到金融机构,建行天津分行就是根据企业的纳税情况,为“云账户”提供了贷款。除了“银税互动”平台,天津市还建立了信用信息联合惩戒系统,企业的奖惩信息一目了然,为金融机构融资提供信息参考。市里还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走访企业,为民营企业融资充当“协调员”。

高科技企业大多也缺少抵押物,《焦点访谈》采访的北洋国家精馏技术工程发展有限公司,一度也为流动资金发愁。经天津市金融局协调,公司最终与天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进行了对接。不过,像北洋精馏这样的问题,以前同样偏重实物抵押的担保机构也很难解决。现在,天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创新了风险评价模式,“就是不看重企业的实物抵押,而是看重企业的技术含量,包括它的发展前景。”这家担保中心采用他们首创的“担保+回购”的模式,帮助企业从银行融资1000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截至2018年年末,天津市共有融资担保机构40家,融资担保余额88.01亿元,在保户数11.44万户。目前正在推动设立规模为50亿元的天津市融资担保发展基金。为了创造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政府还推出了相应的鼓励政策。

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的同时,天津市也在进行融资体系的结构性改革,加大直接融资比重。这其中区域股权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焦点访谈》调查发现,一直专注于原创新药开发的天津尚德药缘公司,5年来通过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获得社会总融资额达7800万元。截至2018年年末,天津滨海柜台交易市场累计挂牌和展示企业数为4121家,基本都是中小微企业和科技类企业,累计实现融资金额552亿元。

2018年7月,天津市成立了大数据管理中心,目前已建成全市信息资源统一共享交换平台和统一开放平台。下一步,依法依规利用好这些信息,将为缓解融资难提供更多助力。

《焦点访谈》最后指出,在破解融资难方面,“从天津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简单说来,就是要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推动机制创新、引导机制创新,来解决融资中的难题。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