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规划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次会议

今天上午,市规划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审议《天津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和《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并对全市规划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天津市规划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次会议

来源:百度    2019-03-26 13:51
来源: 百度
2019-03-26 13: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天上午,市规划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一次会议,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的批复》,审议《天津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和《天津市双城中间绿色生态屏障区规划》,并对全市规划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市委书记、市规划委员会主任李鸿忠主持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清出席。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就完善我市发展规划提出建议。有关市领导同志及市规划委员会委员进行深入讨论。

会议指出,谋划推动天津发展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工作的重要论述,以符合新时代特色、体现新时代价值追求的规划思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国土空间发展战略是新时代我市制定的首个全市发展规划,要体现“四个对标对表”,一是对标对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突出时代特色;二是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战略安排,对接2035年、展望2050年,把美好蓝图落实于天津工作实际;三是对标对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突出天津“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四是对标对表环渤海区域发展目标,瞄准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标准,强化天津港“三北”地区海上门户和枢纽功能,志在万里,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会议强调,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是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是对天津城市空间布局的重构重塑,是着眼于保护生态机体、拓展生态空间、孕育生态系统新生命力的重要举措。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细化完善路网、水系等专项规划,严格管控举措,使生态屏障带成为绿色储蓄带、生态产业发展带、群众生态体验带。

会议强调,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的总蓝本。规划工作要突出战略性,充分考虑生态、土地、资源承载力,把目光放长远,留白留绿,为永续发展留足空间,精细化制定控规详规和各专项方案,以规划有效实施推动长远发展。要突出城市价值性,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好规划建设关口,注重集约发展,防止走粗放式发展路子,防止“摊大饼”式“均匀布局”,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城市价值的传承和提升。要突出天津特色,更好发挥“北国江南”水系发达的生态优势、“一带一路”陆海交汇点的港口优势和“古今交融”的城市历史文化优势。市规划委员会要切实履行职责,坚持全域规划、多规合一,确保规划覆盖到每一寸土地,做到无处不规划、无规划不建设。要坚决维护规划的刚性、稳定性、严肃性,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一张蓝图干到底,以实干担当推动战略愿景转变为美好现实。(记者 魏彧 于春沣)

(魏彧 于春沣)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