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灯光指数”折射京津冀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五年来,北京市加速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达到2648家,累计疏解提升台账内市场581家、物流中心106个。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北京市“高精尖”经济结构逐步构建,2018年北京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0%。

「京津冀协同发展」“灯光指数”折射京津冀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来源:百度    2019-02-27 13:51
来源: 百度
2019-02-27 13: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稳步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成效明显,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张家口冬奥会赛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5年来,京津冀地区,这片在夜间被越来越多灯光点亮的土地正释放着强劲的经济增长动力。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夜间卫星灯光指数显示,2013年到2018年期间,京津冀地区卫星灯光指数增长了15.40%。北京、天津与河北三地的灯光指数2018年较2013年分别增长了15.41%、7.50%和18.30%。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分析认为,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近年来京津冀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表现强劲,协同发展逐步纵深推进,继续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五年来,北京市加速疏解非首都功能,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达到2648家,累计疏解提升台账内市场581家、物流中心106个。北京市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约78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约7500家。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北京市“高精尖”经济结构逐步构建,2018年北京市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0%。天津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稳步增长,2018年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4.4%和3.1%。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4年以来钢、铁、水泥、玻璃产能累计分别压减8222万吨、7529万吨、7370万吨、7983万重量箱。

与此同时,国家信息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比2013年与2018年京津冀地区夜间卫星灯光图发现,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夜间灯光斑块面积增长率均较高,灯光斑块面积增幅分别达到13.18%、18.30%和34.57%。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