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2月12日至15日,天津市委网信办组织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日报网等中央媒体驻津频道,津云、津滨网、天津支部生活网等属地网站的25名采编人员深入全市各区,开展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来源:网信天津    2019-02-19 18:13
来源: 网信天津
2019-02-19 18: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天津北方网讯:迎春踏雪看津城,增强“四力”走基层。

2月12日至15日,天津市委网信办组织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日报网等中央媒体驻津频道,津云、津滨网、天津支部生活网等属地网站的25名采编人员深入全市各区,开展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集中采访活动。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四天时间里,采访团走进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示范基地、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起步区、武清区政府政务服务办、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北辰区佳荣里街瑞达里社区、天津陆家嘴中心、河北区宜景菜市场、天津源泰德润集团、大沽口炮台等20个点位。大家每到一处,都用心感受、用笔记录、用镜头捕捉,充分展现全市上下不打年盹儿,干事创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全市各区抓项目、促发展、保民生的担当作为;挖掘了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社区治理、企业转型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创文创卫等方面的经验典型、亮点工程、样板企业和生动故事。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增强“四力” 网络媒体记者走基层看津城

截至18日,各网络媒体已运用图文、短视频、航拍等多种网络媒体表达方式,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开发利用、楼宇经济发展、老字号转型升级、智慧党建创新、社区志愿服务等天津改革发展和民生保障的亮点工作,刊发17篇稿件和视频采访,还有20余篇新闻作品正在后期制作当中。同时,新浪、网易、腾讯大燕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商业网站积极转载,进一步扩大了传播效果。

“俯下身子亲吻泥土,直起腰来仰望星空。这是一次增强‘四力’的扎实实践。”各网媒编辑记者纷纷表示,要持续用脚力丈量天津新时代长征路,用眼力捕捉高质量发展的天津脉动,用脑力洞察美好生活背后的奋斗力量,用笔力讲好鼓舞人心的天津故事。

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感受——

人民网天津频道总监王文明:

四天集中采访,大家早出晚归,冒风雪、历险途,行程数百公里,走遍了市属16区。本人全程参与活动,见证基层奇迹,聆听基层声音,可谓收获满满,受益多多。

新闻界过去一直讲“三贴近”,之后又搞“走转改”,现在又提倡增“四力”,其根本宗旨还是新闻宣传要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务。因此,媒体人应该切实转变作风和工作方式,应该俯身向下,向基层学习,向劳动者学习,向老百姓学习。

“俯下身子亲吻泥土”,这就要求记者应经常深入一线,接地气、讲真话,写出带有泥土芬芳的文章。“直起腰来仰望星空”,这就要求记者还应具有政治意识、全局观念,常常仰望星空,胸怀民生,才能写出高水平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不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近年来,天津的发展有目共睹,各项事业蓬勃兴旺,但仍需要社会各界扬鞭奋蹄、团结向前,仍需要新闻媒体总结提升、宣传鼓劲。走基层这几天,沿途所见是劳作的工地、繁忙的政务服务以及奋战在一线的党政干部,此种景象让记者们深刻感受到了天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不打年盹、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风貌。

关注天津民生,讲好天津故事,仍将是我们人民网天津频道的不变追求,亦将是我们天津网络媒体人的使命所在。

人民网天津频道编辑孙一凡:

春节已过,年味尚存;立春已至,寒意未消。作为新闻行业从业者、新媒体人、融媒体人,在这样的时间参加“新春走基层”可以为新一年的工作开一个好头。

新春走基层,我的理解是“新春”“走”“基层”。新春之际,了解各行各业,社会上每个“细胞”的状态,可以让媒体行业做好整年的策划。“走”是“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四力最基本的一点,媒体人必须深入基层“踏破鞋”,才能拿起笔杆“写出彩”。为期4天的“新春走基层”经历了严寒天气,但圆满结束。这4天中,媒体记者体会了社会群众的美好生活、感受了企业的动力脉搏、目睹了政府机关的“不打年盹”,更加看到了美丽天津的巨大变化。在新的一年,作为天津人,作为天津的媒体人,我希望用“四力”书写好家乡的美。

新华网天津频道记者胡彦竹:

这次走基层采访之时正是天津雪后降温时,天津寒冷难挡众人热情,这两日采访行程紧凑,点位丰富,内容充实,令人印象深刻。本次采访新华网主要以视频拍摄采访为主,每个点位都有一到四个相关人员接受大家的采访,从听介绍了解大概情况,到根据听到的情况继续提问,极大丰富了采访内容,也让我们知道了多下基层才能抓“活鱼”,采访到生动鲜活的新闻素材,让我们的报道内容更加出彩。

央广网天津频道编辑苏平:

作为央媒地方频道的一名记者,此次参加新春走基层活动收获颇丰,在天津港、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天津市和平区小洋楼等天津极具特色的点位地区,获得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新闻报道打下了基础。此次新春走基层正处于重要时间节点,在今年一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刚刚考察京津冀地区,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此次走访的点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中,众多北京企业看重天津产业优势前来落户;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进一步做实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创新驱动和产城融合的示范点位;武清区铁道科学院项目更是天津直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引进的优质项目。这些项目均表现出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主要发力点,将成为央广网作好天津报道、写好天津故事的核心内容。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首席记者杨成:

四天来,我们两次赶上大雪,4次赶上高速路封路,但是没有一名记者感到疲惫。众所周知,对外报道与中文报道选材有别、撰写角度有别,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发现了很多适合网络外宣的报道焦点。例如全球瞩目的京津冀一体化热点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园,昔日改革开放的前沿大邱庄如何吸引德国企业加强大邱庄产业转型、坐落于武清的西班牙企业海斯坦普、“万国建筑博物馆”小洋楼正在吸引全球的企业总部以及落户于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创业企业异乡好居如何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为留学生服务的租房APP….这些都是可以把“天津故事”做成“世界新闻”的最鲜活的新闻素材。中国日报社旗下的中国日报网是亚洲最大的英文资讯网络平台,是海外受众了解中国的首选新闻网络平台,日均独立用户超过500万,拥有国内最大的英文论坛,注册用户数超过130万。中国日报及中国日报网将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将更多的“天津故事”做成“世界新闻”。

津云记者李泽亚:

2月12日,伴随着新春的第一次降雪,2019年天津网络媒体走基层的第一站来到了滨海新区、东丽区和津南区。刚刚结束了第一个点位采访,记者走出来外面已经飘起了雪花,“瑞雪兆丰年啊”采访团的记者异口同声。降雪给津城带来的湿润的气息,但却增加了户外采访的难度。特别是在天津港,海上风大外加大雪天气,冷空气瞬间穿透了羽绒服,举着录音笔的手也冻得麻木,不过与寒冷的天气相比,第一次见到雪中的天津港,让记者们还是格外兴奋。与此同时想到了日日夜夜坚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一年四季风雨无阻,港口作业全年不停工,春节期间他们也全员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次走基层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他们工作的辛苦。

津云记者段玮:

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未散去,天津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就踏上了走基层的路途。在深入基层的实地采访中,我们与走访企业面对面交流,与政府工作人员深入沟通。在启航创新大厦里,我们倾听了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心路历程;在陆家嘴购物中心,我们体味相声剧场效益提升后负责人的喜悦;在和平区小洋楼,我们感受企业来津发展的坚定信心……通过这次新春走基层的采访,我们对于基层的实际情况了解得更加深入,不仅及时发回了相关报道,也为今后的采访积累了素材。同时也获得了一次与其他媒体记者交流学习的机会,感到确实获益良多。

津滨网记者王帅:

练脚力、练眼力、练脑力、练笔力。这次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的主题正是契合了对新闻工作者锻炼“四力”的新要求。初雪下的中关村、天津港,让我对滨海新区又有了新的认识。两场瑞雪让津城百姓兴奋不已,也让我们此次走基层的活动更有意义。各个基层不打年盹,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用奋斗高起步,以实干开新局。好的新闻需要用双脚去探索、用双眼去发掘、用头脑萃取其精华、用职业的笔触认真写下。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才能写出读者喜欢的“有温度的”新闻。这要求我们记者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经验阅历需要锤炼,专业知识还需积累。只有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眼亮才能心明。

天津支部生活网记者胡君颜:

作为天津支部生活网的一名一线记者,我跟随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采访团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受益匪浅。记得某位知名记者说过:“越是到基层,越能了解改革建设的关键是什么,越能发现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是什么,越能找准报道的着力点。越是到基层,越能了解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越能感受时代的脉搏。”走基层,要的是切身体验带来的用心体会。通过这次“新春走基层”我明白了要学会深入基层,进农家、入田间、蹲炕头;要学会转换角色,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想问题。正是有了这种切身体验,我采写的“新春走基层”力求触及民生、反映民情,也力求通过镜头抓住每一位基层工作者的精彩瞬间,而我自己也正是在这样的采访过程中,通过虚心向基层群众学习,真心服务群众,整个人也少了娇气,多了朴实;少了傲气,多了谦诚;少了浮躁,多了踏实。

(胡彦竹)

【责任编辑:胡艺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