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刊发:改革创新为天津新发展加分

随着1月13日、14日,天津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天津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开幕,天津正式进入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时间。当现代化天津高质量发展不断迎来新高度,环境生态、惠及民生的改革也被寄予厚望。

《中国经济时报》刊发:改革创新为天津新发展加分

来源: 百度
2019-01-16 15:2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随着1月13日、14日,天津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和天津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开幕,天津正式进入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时间。以“两会”为起点,天津新一轮改革创新蓄势待发。

“营商环境是事关天津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天津市市长张国清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形成以干成事论英雄、以解决实际问题论能力、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创新成果论业绩的鲜明导向,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良好氛围,带头以实际行动为天津增色、加分。

过去一年,天津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下足功夫,而提升营商环境既是多部门多领域的联合创新体现,也是天津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

政府在完成“服务型”政府转型过程中,不仅加强简政放权减税降费,更加码行政效率服务意识,支撑起天津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原动力。从制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使得民营企业增长了13.3%,到“天津八条”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亮丽名片;从“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多证合一”改革体校扩容,实现“24证合一”,到推出承诺审批事项近700项,审批办理时限大幅缩短,90%以上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这一系列创新措施都体现了天津改革的决心。

减税政策为企业带来新发展动力的同时,推动了实体经济降成本,为居民的消费升级注入新活力,也充分释放了对社会发展的溢出效应。

与此同时,天津2018年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为企业和项目单位解决实际问题3.9万件。天津自贸区改革步伐加快,90项改革任务和两批175项制度创新基本完成,多项创新经验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深改方案”获中央批准实施,128项任务已完成84项,在全国率先落地企业经营允许一址多证、融资租赁特殊目的公司外债便利化等创新政策。

以减税降费为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已在企业端发酵。特别是在大力实施天津港口岸降费提效优化环境专项行动中,实行“一站式阳光价格”“一次缴费、全港通行”系统上线运行,全面优化港口作业、口岸通关等业务流程,取消“二次集港”,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集装箱进出口合规成本明显降低,通关时间大幅缩短。而这对于中小企业集聚的港口物流行业来说,便是优化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实用举措。

在城市规划的统领下,承接协同与高质量发展,仍是天津发展进阶的主线,从产业、创新、体制机制、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五大方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其中,2018年天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呈现集聚发展态势,累计注册企业941家,京津合作示范区、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新城等承接平台进一步提速,一批总部机构和优质项目落户。与京冀联合组建了一批创新联盟,协同开展了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通武廊“小京津冀”60项合作协议和12项重点工程加快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制度,实现了人才职称资格互认互准。

近年来,天津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的实施,稳中求进、攻坚克难,在“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当前,我国正处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既要稳增速,又要调结构。正如张国清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提到的,天津坚决把战略重点转到拼质量、拼效益、拼结构、拼绿色度上来,把工作重心聚焦到高质量发展上来,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动能加快成长,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正在形成,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才能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

当现代化天津高质量发展不断迎来新高度,环境生态、惠及民生的改革也被寄予厚望。

2019年,天津将大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取暖散煤清洁化替代,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管理,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2019年是天津跨越负重前行、滚石上山的战略性调整阶段至关重要的一年。人到半山路更陡,愈进愈难、愈进愈险,愈要使出更大的气力,需要通过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助推天津实现新发展。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