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天津纪事】高铁“起跑线” 京津“双城记”

来源:北方网
2018-12-08 10:25:32

2008年8月1日,我国首条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正式通车。

从天津到北京,35分钟的运行时间,拉近了北京与天津之间的时空距离,北京工作、天津居住的“双城”记,成为高铁时代生活的生活缩影。

从此,中国铁路迎来高铁新时代。

尝鲜之旅

2008年8月1日,伴着大街小巷都播放的“北京欢迎你”歌曲,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了。

上午8:00,开往北京的第一趟京津城际高铁列车的车票在天津站发售,据统计,这天,一个上午就卖出近700张京津城际的火车票。

“开通第一天,我特意从塘沽站买票坐了一趟‘尝鲜’,一会儿看着时速表,一会儿看看外面稍逊即逝的风景,别提多兴奋了。”提起十年前第一次坐高铁,刘先生记忆犹新,在此之前,从天津到北京要坐1个半小时的车程。

当时的车是和谐号列车,崭新的车厢,高级的卫生间,和空姐一样的乘务员,和大多数人一样,刘先生上车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各种拍照。

当时23岁的张莹是京津城际的一名乘务员。京津城际开通,面向社会招聘乘务员,这次面试,应聘的3000多人,入选了100人,其中只有20人被分配到京津城际做乘务员。

“要求很高,身高在1.67米以上,大专以上学历,外形要好。”张莹先后经过6轮面试,成为了京津城际的乘务员。

上班的时间是从早上4点开始,发车前,领导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衣服是否穿得整齐,妆化得是否得体,还会随机抽查一些乘务员的服务准则等问题。

京津城际最初每日开行列车数量是56对,从早到晚,张莹一天要跟车5趟左右。“当时的京津城际还发矿泉水,当时车上5个列车员,忙忙碌碌的,车就到站了,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京津城际开通的最初,令张莹印象最深的就是乘客对列车的好奇,那个时候,坐城际是一件特别新鲜的事儿。

厉害了我的车

2018年8月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京津城际铁路在十周岁生日的这天全部更换为“复兴号”,而这不仅是它的“生日礼物”,也是给旅客更美好的出行体验,“复兴号”在京津城际铁路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行,满载576人,比此前的“和谐号”多了20个座位。

这天,数十名专门前来体验的火车迷齐聚北京南站候车大厅,来自天津的老徐就是其中一员, 他前一天晚上从天津赶来, 为的就是乘坐首班车,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6时02分,随着C2581次列车驶出北京南站,很多旅客的目光都聚焦在车厢内的显示屏上, 345、347、348…… 有人开始读数字 ,在350闪现的瞬间 ,整个车厢沸腾了……

可以说,十年后,京津城际又谱写了新的里程碑——京津城际铁路的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强化,同时,列车开行方案更加优化。针对京津城际铁路不同时期客流特点,安排了高峰日、周一、周二至周四、周五、周六、周日等6张运行图,努力实现运力投放与客流需求精准匹配,满足日常、周末、小长假、春暑运等不同时期的旅客出行需求。

十年时光,见证着京津城际铁路建设的日新月异,也见证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

2008年9月24日,京津城际铁路开行至塘沽站,初期开行4对列车,从此高铁走进滨海新区人民的生活。

2015年9月20日,京津城际延长线终点站——高铁于家堡站开通运营,标志着北京—天津—滨海新区的快速通道打通,京滨两地市民一小时生活圈形成。

此外,京津城际铁路也开通了多种购票方式,网络售票、电话订票、京津同城卡等措施帮助旅客节省了购票时间。

2009年3月7日,京津城际铁路快通卡系统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6月12日,京津城际率先在全路试行互联网售票并随后开通办理电话订票业务。短短10年时间,购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出行高峰期间车站人山人海排队购票的场景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自助取票机和互联网购票、电话订票业务的增加。

京津城际开通十周年,累计安全运送旅客2.5亿人次。每日开行列车数量,从最初的56对,增至现在最多的132对,京津城际铁路已经成为往来京津两地旅客出行首选。北京人周末去天津吃小吃、听相声,天津人周末到北京逛故宫、登香山,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

目前,以京津城际铁路为发端,京沪、京广、津秦、津保、石济等高铁连网成片,形成半小时至1小时“高铁经济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运输保障。

双城记

京津城际十年生日的时候,张莹已经成为京津城际的乘务长,十年中的变化都在她眼中。张莹告诉记者,如今“复兴号”的车厢内免费WIFI全覆盖,座椅更舒适了,行李架更宽了,车内灯光亮度可自动调节,每个座椅中间增加了充电插座;车头改为了商务座,免费为商务座旅客发放赠品和食品。

“一开始对于城际铁路,旅客主要是新鲜感,拍照看风景比较多。现在城际铁路已成为往来两地旅游、探亲、商务旅客的出行首选,上下班高峰能看到不少熟面孔。”旅客的变化也让张莹深有感触。

6号车厢基本是购买快通卡的京津两岸通勤乘客,他们大部分乘坐早上6点多的班次。“这些车厢大部分人都是熟面孔,我们巡视到这节车厢的时候,这些熟悉的乘客看见我们,都打个招呼,再闭眼休息一会。”

旅客王佳在北京工作,家住武清,20多分钟的双城通勤带给他一种满足感。一月不到1000元的火车票钱不仅比租房便宜,而且提高了她的生活品质。

像王佳一样,无数百姓的生活因这条铁路而改变。

家住天津开发区的李先生也是每周往返于京津两地的“双城通勤一族”,从2013年开始,他至今已经做了6年的“高铁粉”,如今高铁出行早已经和家门口的公交车一样,成为他习以为常的出行方式。李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京津城际真正实现了“公交化”,让他的双城生活更加便捷。

“经常能在回车上看到和我一样往返两地的熟面孔,尤其是周五,一部分从北京回到天津,另一部分人从天津返回北京,奔向同一个叫做‘家’的目的地。”李先生说。

京津城际铁路拉近了北京、天津两个城市的距离,对两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北京、天津的双城生活,成为很多青年人的选择。通过京津城际高铁,越来越多的人才和企业落户天津,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才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根据铁路部门对京津城际客流数据分析,每月定期京津来往2次以上的旅客已达近70万人,定期多次来往京津两地的“跨城通勤”旅客固定群体已经形成。

京津城际拉开了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时代,截至去年底,我国已经建成2.5万公里、占全球三分之二的高铁运营里程,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到2020年,我国高铁将覆盖中国80%以上的大城市。

京津城际只是一段故事、一个缩影,这段故事讲述的是中国高铁事业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发展过程,这帧缩影折射的则是十年来中国百姓的出行方式、生活维度、乃至社会经济的快速升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