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过去40年翻41倍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12-07 15:41:43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过去40年来,北京坚定不移地推动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41.2倍,年均增长10%。

“十二五”以来,随着经济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增速保持在6.5%-7%的区间,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经济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之初,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08.8亿元,1994年达到1145.3亿元,从百亿元提高到千亿元用了16年时间;从千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万亿元只用了13年,此后用了6年时间在2013年超过了2万亿元,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14.9亿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13万元。197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57元,1994年超过1万元,2014年突破10万元。2017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994元,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4%。

二、服务业主导地位确立,产业呈“高精尖”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定位和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北京的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调整为服务业主导,产业内部结构呈现高端化特征。

确立“三二一”产业结构。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确立。2017年,三次产业的比例为0.4:19.0:80.6。与1978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6.7个百分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要带动作用。

产业内部结构向“高精尖”发展。农业发展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201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8.3亿元,是1978年的26.8倍,年均增长8.8%;农业的生态屏障作用凸显,2017年全市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达到3635.5亿元,比2010年增长18.6%。工业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2017年汽车、电子、医药等高端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0.6%。服务业发展正在经历由规模扩大向结构优化的转变,以金融、信息、科技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6%,比200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消费主导经济增长,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

消费成为第一引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阶段发展重心不同,北京的需求结构经历了消费投资交替主导、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到消费主导的变化。到2007年,北京消费率超过投资率,标志着北京经济增长由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向消费趋于主导过渡。近10年消费率不断提高,2017年达到60.1%,高于投资率2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7年,全市实现市场总消费额23789亿元,其中,实现服务性消费额12213.6亿元,占市场总消费的比重达到51.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5.4亿元,是1978年的262倍,年均增长15.3%。商业业态更加多元化,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网络购物等相继出现,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对经济的贡献也日益增强。201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5%,比2014年提高4.5个百分点。

投资促进结构优化和城市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78年的22.6亿元扩大到2017年的8948.1亿元,年均增长18%。产业投资优化促进了全市结构升级。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长20.1%,快于全市投资增速2.1个百分点;2012-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914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12年的20.1%提高至2017年的22.5%。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促进了城市建设、环境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全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5万亿元,年均增长18.4%;其中,公共服务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领域投资年均分别增长21.2%、19.3%和19.2%。2017年,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业和能源领域投资分别占基础设施投资的44.5%、23.3%和16.8%。

四、创新发展动力增强,发展方式向减量集约转变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7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为1579.7亿元,与1996年相比增长36.7倍,年均增长18.9%;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5.64%,比1996年提高3.32个百分点。创新产出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9.9万件,是1986年的185.4倍;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量的比重由1986年的31.6%上升至2017年的53.3%。

经济发展方式向减量集约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结合自身实际,深入落实中央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2014年以来,北京成为国内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的城市。几年间,全市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城市发展深刻转型,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向减量集约转变。2017年全市劳动生产率达到22.7万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14.5倍,年均增长7.1%。经济发展更加绿色低碳,201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64吨标准煤/万元,不足1980年的1/50,年均降幅达到5.4%。

五、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显著提升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了从百元到千元再到万元的跨越式增长。改革开放之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5元和225元。随着改革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于1986年和1988年突破千元大关,2000年和2008年分别突破万元,2015年和2014年分别突破5万元和2万元。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23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62406元,是1978年的170.8倍,年均增长 14.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240元,是1978年的107.8倍,年均增长12.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6.8%。

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之初,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60元和185元。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于1986年和1991年突破千元大关,2002年和2010年分别突破万元。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42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0346元,是1978年的112.1倍,年均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810元,是1978年的101.7倍,年均增长12.3%。

居民消费结构全面优化升级。用于满足基本生活的生存型消费支出比例快速下降,用于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型消费支出比例不断上升。2017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19.8%和24.7%,分别比1978年降低38.9个和38.5个百分点,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1.8%和30.5%,比1998年分别提高7.7个和 6.2个百分点。(中国日报北京记者站 杜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