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我们村里人也赶上了!”

作者:王睿 来源:天津日报
2018-12-07 15:41:43

滨海新区中塘镇刘塘庄村是远近闻名的“榜样”村,为什么说是“榜样”呢?记者进村采访时,从没离开过刘塘庄村的赵宝文大爷就迫不及待地和记者分享他们村的那些个荣誉:天津市文明村,天津市民主法治村,全国社区创建示范点、幸福社区,首批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他告诉记者:“我们村一点儿不比城市小区差,今年评上这、明年评上那,一年比一年好。”

赵宝文边说边带记者转村:“你瞅这路、这房子,多漂亮!”的确,与印象中的村庄相比,这里没有土路、平房、水沟,更看不到自家养的牛羊猪,满眼都是整洁的路面、一排排红顶气派的洋房,还有包含各类健身和文化休闲设施的文体中心……

“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搁以前哪儿敢想啊!”赵宝文感慨道,他今年70岁了,10多岁时,全家8口人的住房不到50平方米,10岁前没穿过袜子,衣服更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因为生活条件差,那阵子就指着生产队挣工分,没啥收入。”赵宝文说,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春风”吹来,村里人可以种地,也可以出去务工、经商,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接着,村里逐步有了小企业,村民收入明显增加,一人一年能挣1000多块钱,土房也变成了砖房,到上世纪90年代,村里一间土房都没了,生活开始好起来。

最让赵宝文印象深刻的是,2002年,当地实行楼房化,刘塘庄积极响应号召盖楼房,动员村民搬迁。“刚开始观念转不过弯,不乐意搬,影响我种地,住着不习惯啊。”68岁的李兴华大爷也说:“当时想,要住楼房,农具搁哪儿、驴上得了楼吗,都是问题。”为了解除村民的顾虑,政府帮村民把地包给种粮大户,收入和自种相当;还以“五个一点儿”政策帮村民买房,“上面补贴一点儿、村里补贴一点儿、村民自筹一点儿、再借一点儿、贷款贷一点儿”,如果还有困难,每户再给3万元无息贷款。这样一来,赵宝文、李兴华动心了。最终,他们自己只花了2万多块钱就搬进了70多平方米的楼房。用他们的话说:“这房搬对了,住得太舒服,而且把地包出去,一分没少挣,自己还不受累,也就用不着农具了,牲口也卖了。”

“现在改革开放40年了,村里又不一样了,除了全村人都住进了楼房,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坐等分红,而且还有补贴拿。”赵宝文说,像他这个年纪每年有120元的医疗和1000元的养老补贴,逢年节还能免费领米、面、油等年货;孩子考上高中,每年有1000到3000元奖金;老人故去,如果丧事从简,每户给5000元慰问金。赵宝文告诉记者,如今富裕了,前几年,他又换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而且屋里家电都是从网上买的。他笑着说:“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我们村里人也赶上了!高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