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既传承了深厚的文化,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程。
1987年,运河边刚刚建镇的杨柳青连通外界的公交仅有几趟。如今,杨柳青已经成为全国首批环境优美名镇,拥有中国魅力文化传承名镇、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多张文化名片。2017年,杨柳青镇接待全国旅游人数305万人次,旅游产值达19.25亿元。
千年文化底蕴,让杨柳青伴随着改革大潮“风生水起”。作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杨柳青的魅力从何而来?
从工业立镇到文化强镇
杨柳青镇位于天津市西青区,这里是“中国北方汽车与科教研发基地”“天津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和商务部命名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目前,杨柳青镇汽车工业园内已聚集了2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
位于工业园内的泰正机械有限公司,已经拿到了一汽丰田的亿元订单。公司总经理李政告诉记者:“2017年,公司实现产值1.5亿元。预计2018年达到1.9亿元,并有望在3年内实现年产值超3亿元。”
在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强集聚之时,杨柳青人也开始“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杨柳青镇副镇长李娟华说:“承载了千年文化的京杭大运河孕育了杨柳青古镇,这是我们优化产业结构、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独特优势。”
2016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到2020年将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2017年,杨柳青镇进入了天津市首批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试点名单,定位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特色小镇核心区——古镇运河景区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
“目前,入选的中国特色小镇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独特的文化产业和可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杨柳青的特点就是年画产业、运河文化。”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上,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从非遗项目到文化产业
古镇因运河发迹。随着漕运兴盛,杨柳青镇被赞誉“北国小江南、沽上小扬州”。杨柳青木版年画,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2006年5月份,杨柳青木版年画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柳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霍庆顺说:“只有与时俱进地创新,杨柳青年画才不会成为时代弃儿。”在天津全运会期间,年轻的画师们将龙舟、围棋等全民参与的全运会项目与年画结合,创造出了一幅幅融合传统意味与现代气息的作品,成功“刷爆”微信朋友圈。
在线下,杨柳青年画走出画室,变成了真正的产品。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杨诺说,数媒系动漫衍生品制作组的同学们到杨柳青画社参观采风,对年画作品“莲年有馀”进行了归纳和再创新。他们用油泥、硅胶、树脂等多种材料勾勒出了原型雕塑,再用自喷漆和模型颜料反复测试,最终制作出了作品“哏儿都娃娃”。
在刚刚开业的杨柳青古镇民俗文化馆内,展示架上放置着三四十种饰品,小到钥匙链、书签、笔袋,大到以年画为主题的上衣,一大批以杨柳青年画为主题的商品正在热销。工作人员李敏对记者说:“这些小饰品价格大多在10元到20元之间,来此旅游的人都非常喜欢。高峰时,每天收入超万元。”
从单一景点到全域旅游
“青青杨柳堤边,且系住乌篷小船。”蜿蜒而过的南运河为杨柳青镇都带来了灵气,碧水之上摇曳的木船中,游客们品着香茗,体验千年文化;岸上,石家大院老街木门,古巷幽深。
87岁的王云才大爷,在儿女搀扶下来到杨柳青寻根,他认为自己好像“穿越”了。儿时的画馆酒肆、大宅门里的堂会、关帝庙前的花会表演,如今都在这里重现。“真以为自己回到了过去。”王大爷感慨地说。
4.2公里栈道,沿着运河堤岸东西延伸,40多座年画雕塑铜像摆放其上,连接起安家祠堂、董家大院等古建筑群落。而顺着道路向北,杨柳青庄园坐落于此,建筑风格与石家大院一脉相承,垂钓、采摘、户外拓展等活动令游客更亲近自然。
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元宵节期间,整个杨柳青镇更吸引着京冀鲁豫众多游客。据统计,今年“十一”黄金周,杨柳青民俗文化活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71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760.22万元。
随着全域旅游的落实,特色小镇正在提升西青区整体的旅游环境。西青区政府已与华侨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利用5年时间投资500亿元,在运河两岸打造集滨河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和主题商业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经济日报记者 武自然 商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