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发——营商环境调查:滨海新区的减法工程

来源:网信天津
2018-11-29 10:15:06

央视点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地方的招商引资工作,靠的是拼资源、拼优惠政策,甚至是通过特事特办来换取投资方的青睐,更多的是在做“加法”。而事实上,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多的是需要做“减法”。减税、减费、减事项、减要件、减环节、减流程,减法做得好,才是提高地区竞争力的治本之策。

昨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就滨海新区持续推进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报道。

报道说,作为全国第一批率先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制度改革的试点地区,滨海新区已经启动一系列刀刃向内的改革。“我们进行了五减改革,减事项、减要件、减环节、减时限、减证明。”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项目投资处处长白冰冰介绍说。

“以前从拿地到拿到开工证,大概需要八个月的时间,现在应该是四个月就可以完成,成本会减少很多。”某建设工程公司项目负责人说。

报道说,一系列改革让企业深刻感受到,路少跑了,事好办了。2017年11月,天津市出台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规定,被称为“津八条”,紧随其后滨海新区也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今年6月,天津市实施新的落户政策,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提出急需型人才建议名单,只要企业的董事长签发落户推荐函,市或区的人才办出具急需型人才认定书后,就可以持认定书和相关申报材料办理落户手续。“企业办理急需型人才引进,高新区人才办公室提供一站式服务,申请当天就可以下达人才认定书,员工持人才认定书一站式就可以取到准迁证。”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李红妹说。

报道说,今年1到10月,累计有950多个大型项目在滨海新区落地,前10月滨海新区新增市场主体30900户,其中新设立民营企业17500户。滨海新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纪泽民介绍说:“原来我们做制造业招商,投资商更多关注土地价格和厂房的配套,现在做智能产业招商,投资商更关心人才条件、综合配套条件、人文环境。这方面改革的空间可能更大一些。”

今年,滨海新区印发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评报告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对环评机构出具的环评报告进行等级评定,同时建设单位也可以对环评机构的服务进行评分;发布关于对部分环境影响轻微建设项目进行差别化管理的通知,被列入差别化管理目录的项目不需要再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以前编制一个环评报告可能需要四五个月,但通过考核,一个月就可以编制完成,节省下来的时间对企业来讲就是节省了成本。”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环保城管处处长薄文福说。

报道说,在滨海新区,一系列对标世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的改革正在持续深入。按照滨海新区政府的要求,到今年年底,企业开办累计工作时间将不超过1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工程项目开工前所有手续的办理不超过80个工作日;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不低于90%,“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不低于90%,“无人审批”事项达到35项以上,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的申请材料减少30%以上。

“我们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总抓手,要不断改革,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转变政府职能,提振企业在滨海新区投资创业的信心。”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许春梅说。

来源:央视网、滨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