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陪伴许海峰为国争光的梅花牌运动衣
互动电子屏前,参观者为天津点赞加油
天津北方网讯:为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力营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浓厚社会氛围,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共有六个内容展区27个单元,展线1865米,展出照片1600余张、文摘30多幅、图表160多个、显示屏近100个……
漫步展厅,你会看到首批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天津名列其中;自由贸易试验区看得到天津的身影;天津滨海新区封存的109枚公章;许海峰为中国夺得奥运首金时穿着的梅花牌运动衣;南水北调工程中线通过曹庄泵站向天津调水……展览中的天津元素俯拾皆是。
天津滨海新区封存的109枚公章
简政放权 滨海新区封存109枚公章
在“历史巨变”展区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单元,展览讲解员总要带领参观队伍在一个四四方方的玻璃盒前停一下。
“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后,行政审批程序优化简化、效率大幅提高。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实行‘一颗公章管审批’后,封存的109枚公章。”讲解员指着玻璃盒告诉大家,曾经,办理一项行政审批要700多天。针对当时困扰全国的“多、慢、繁、累”审批长征情况,同时得益于国家赋予的综合配套改革及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滨海新区大胆创新,2014年5月20日,在全国第一个设立“行政审批局”。通过“一颗公章管审批”的体制革命和“车间流水线式”机制再造,有效解决重复审批、多头审批、效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大力减少繁琐要件,实现申请材料一件多用。成立之初就实现了超过150项审批事项在要件齐全前提下可在1个工作日完成,最快仅需1个小时。从当年5月20日到8月4日,该局就完成接件30387件,办结率达97.9%,创造了审批“滨海效率”。
2014年9月11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109枚公章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见证下被封存,作为国家简政放权的深刻见证,这件展品于当年11月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4年过去了,滨海新区的先进经验已经复制到全国,但是区行政审批局依然在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根据这些年摸索出来的行政审批标准化操作规程,该局对审批要件、审批流程、审查标准、审批时限不断规范和细化,审批操作有章可循,充分挤压自由裁量权。为避免审批权过于集中,该局将“受理、审查、批准”分设,形成“单一窗口、全项受理,专业审查、团队支撑,严格把控、终身负责”的审批运行模式,审批权力被关进制度的笼子,审批流程也更加科学。
天津首创 文化惠民情系海河两岸
一张红彤彤的“天津文化惠民卡”占据了照片的主要篇幅,新民园里拍照留影的情侣,海河三岔口流光溢彩的夜景……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高涨,40年来,天津在文化惠民、文物保护、环境治理上不断进步完善,取得具有代表意义的成就,出现在“伟大的变革”展览中。
“文化惠民卡”现在是全国各地都有的寻常物件。但你可能不知道,让广大居民以低票价享受高品质文艺演出的文化惠民政策,首创是天津!2015年3月28日,天津首创“变补贴剧团为补贴观众”的惠民模式,推出6万张“文化惠民卡”。
文化惠民卡推出后不到一年时间,全市11个市级文艺院团已累计推出惠民演出1200余场,观演总人次超过40多万人次,实现了文化惠民和培育演出市场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推动了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建立了现代营销体系,让国有文艺院团从门房卖票升级到了“互联网+”时代。
文化惠民卡运行3年多以来,共推出演出10017场,惠民292万人次,实现“百姓叫好,院团发展,市场繁荣”。
五大道是天津响亮的名片,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这里的名人故居、历史风貌建筑得到了更好的维护与利用。2013年3月,天津五大道近代建筑群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园体育场是五大道的标志性建筑物。这座1920年由天津旧英租界的工部局建造、占地4万多平方米的体育场,近百年来历经风雨,特别是1926年改造时,曾获1924年巴黎奥运会男子400米跑金牌的李爱锐参考伦敦斯坦福桥体育场的图纸,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1954年民园经过一次大规模改造,成为中国第一座灯光球场,足球场也由沙地变身草坪场。1979年再度大修,3年后完成。民园体育场一直是天津人的“足球圣地”,但是2011年之后,民园体育场彻底结束了作为专业足球比赛场的用途。由于地处市中心,停车、疏散困难,根据相关规定,已经不适宜搞大型赛事、承接演艺活动,导致长期闲置。为了改变五大道旅游长期以来只能看不能停不能留,缺乏集散地,商业和服务配套设施不完善,缺少停车设施等问题,同时解决民园体育场长期闲置,没有发挥五大道核心作用的困境,天津对民园体育场进行提升改造,将其打造为五大道旅游区的“心脏”。
如今每天早晚在民园塑胶跑道上健步如飞的锻炼人群川流不息,进口商品直营店里人头攒动,咖啡馆、酒吧顾客盈门,这里已成为五大道人流、商业相对聚集的场所。民园完成了华丽转身,它的提升改造,正是五大道开发保护的成功范例。
海河是天津人的母亲河,源头三岔口更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但是这里曾经一度充满垃圾、杂物,一些河段岸边设有的市场摊位,甚至将污水直排入河,夏季一到,蓝藻就遍布水面。几十年来天津实施海河综合治理工程,针对海河环境不断治理、完善,形成了以海河为轴、带动南北水系连通循环的水生态系统,防洪能力大幅提高,河湖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海河变身为我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岔口永乐桥上的“天津之眼”,成为天津的新地标,是最受外地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
时代楷模 “黎明服务队”点亮万家
改革开放40年,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奋斗,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抓党建,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是40年来的主旋律。
在“党的建设”专题中,作为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的代表,国家电网天津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光荣上榜。
“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是以时代楷模、国家电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一班班长张黎明的名字命名的。张黎明爱岗敬业,工作30多年来始终奋战在电力抢修一线,累计巡线8万多公里,完成故障抢修作业近2万次,被誉为电力抢修的“活地图”。他带领“黎明服务队”,自十年前成立伊始,就以“黎明出发 点亮万家”为信念,十年如一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用爱心搭起了企业与群众的“连心桥”。服务队建立24小时服务热线联动应急机制,与150余户孤老户建立上门帮扶机制,每年志愿服务困难户1100多次,被滨海新区市民亲切地称呼为“电管家”。
滨海新区拥军里社区的居民记得2016年的风雪中,为了恢复社区供电,在电线杆结冰、用于爬杆的脚扣固定不住、难以攀爬的情况下,张黎明和服务队的同志们搭起人梯。社区工作人员感动地说:“我第一次亲眼看到风雪中有人为了给老百姓送电甘愿架起‘人梯’,用肩膀托举同事抢修作业。真的太震撼了!这个场景以前只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真的发生在自己身边时,特别震惊。”
为方便社会老年居民的出行,张黎明捐出滨海新区发放给他的一万元文明个人奖金,成立“黎明·善小”微基金,用来购买每年仅需电费1.5元的声光控制LED节能灯泡,为社区居民送去光明──“黎明服务队”的“节能互助、点亮邻里”公益项目,使600多层老旧楼道告别黑暗,近2000户居民从中受益。
作为新时代的技术工人,张黎明勇于创新,先后实现技术革新400余项,20多项填补电力行业空白,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照片,记录的正是他与党员服务队的成员一起研究可摘取式低压力阀技术创新的场景。这一创新源于他的一个发现:社区用电超负荷或遭遇暴雨雷电天气时,线路变压器易发生保险片短路烧毁故障。以前,作业人员须爬上电线杆带电更换保险片,正常抢修耗时45分钟左右。而一个变压器出故障,起码会影响150户居民正常用电。停电维修,老百姓只能干等。为了攻克这个难题,“黎明服务队”反复实验,终于发明出一种一体式绝缘拉杆。利用物理学重力跌落原理,巧妙地将刀闸设计成可摘取式,抢修员在地面就能摘取更换,修复时间一下子缩短至8分钟,既安全又省时。这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并得到广泛推广,仅这一项小革新每年就可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带着天津元素的大火箭吸引来自各地的观展群众
九天揽月 “大火箭天津造”屡创新功
走进国家博物馆大厅,“可上九天揽月”专题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模型分外醒目,虽然介绍里没有提到天津,但是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可是实打实的天津造。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载人航天及探月工程”项目重点企业,主要从事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及总装。2008年11月,公司在天津开发区西区启建,到今年已经是落户滨海新区的第10个年头。经过10年的建设,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已经从初创期走入迅猛的成长期,从研发阶段进入发射应用阶段,成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
今年我市发布《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重点发展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推动火箭研制任务、总装任务和后续任务实施,创建“大火箭天津造”品牌,积极促进重型运载火箭项目落户,打造全国大型运载火箭研制基地。重点推动以“天宫”“天舟”等为代表的空间站、超大型对地观测和通信卫星研制生产,做大做强超大型航天器及其部组件产品生产、集成、测试、试验业务。
长征五号大火箭被称为是中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未来天津大火箭生产基地将为中国航天事业带来更多的惊喜。
与大火箭生产者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一样,在港珠澳大桥的相关展览内容中,承担了重要任务的天津生产建设者也没有“抛头露面”。港珠澳大桥是世界超级工程,中交集团承建了约七成的任务,其中,来自天津的中交一航局是中交集团中承担工程量最大的施工单位。而在港珠澳大桥的整个施工工程中,中交一航局干的活儿也是最难的。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常常可以看见“天津”两个字──整平船是天津的,两条沉管安装船也是天津的,船身上写有“天津”二字。不仅如此,整平船和安装船的船身上也写有船只的名字,分别为“津平”“津安”。
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质量总监、中交一航局首席技术专家刘亚平说得好:“我们天津人,除了建设天津,也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世界。”
感慨·自豪
参观感言
开发区工委书记 郑伟铭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金字招牌
展览中有一张照片吸引了天津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伟铭的注意,照片上是邓小平同志1986年给天津开发区的亲笔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
回顾天津开发区34年来的发展历程,郑伟铭深有感触地说:“开发区取得的成绩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充当实验者、实践者、推动者的结果,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一个成功缩影,是党和政府对开发区工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殷切关怀的结果。”
他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是要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上狠下功夫,念好市场大学,树立重商意识、开放意识,用开放的思维看全局、看未来、看全球,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二是要打造营商环境。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全力抓好‘天津八条’落实。让企业家在开发区的发展感到舒服舒心,使开发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屹立不倒。”
宁河区委书记 王洪海
不断破解难题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参观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对于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道路,释放了中国活力,凝聚了中国力量,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法宝。
步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在实际工作中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当前重点抓好机构改革、政策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各项改革,着力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和群众需求,激发全社会的发展活力,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通过改革创新,不断破解难题,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走在时代前列。
激动·震撼
参观感言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温武瑞
按照生态文明理念
实现环境根本改变
“展览展示了我们国家40年发生的历史巨变,看后非常震撼,也很激动,中国在短短的40年里通过改革开放创造了人间奇迹。”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温武瑞激动地说。
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他特别留意了40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我国的环境保护从开始时机构、制度、标准、措施、技术都没有,到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被联合国生态署向全世界推广,证明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改革的方法来解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无论是环保的机构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标准、污染防治的治理力度,生态保护质量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温武瑞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要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当前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还比较严重的问题,实现环境质量根本性的改变,为实现‘五个现代化天津’作出贡献。”
市科技局局长 戴永康
打开科技“津门”
贡献创新力量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戴永康告诉记者:“参观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展感觉很震撼,特别是看到天河三号E级原型机等天津元素感觉非常自豪。40年的改革开放,科技创新在其中充分发挥了先锋、引领和试验田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大成果不断涌现,科技事业全面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展望未来,他表示:“我们要进一步打开脑袋上的‘津门’,努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天津的实施和实践,加快推进我市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升级;通过谋划部署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科技重大专项,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大力推动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建设和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在津落户,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通过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充分释放创新活力,打造更加完善科研生态环境,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天津创新力量。”(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