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   天津新闻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扎根轨道一线30载 用“工匠精神”托起“中国梦”

作者:董立景、王欣鹏 来源:天津北方网
2018-05-12 10:02:01
分享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大国工匠百家谈】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扎根轨道一线30载 用“工匠精神”托起“中国梦”

“津门工匠”孙树旗

天津北方网讯:对许多人来说,地铁是“最靠谱”的交通工具之一,“准时发车、精准停靠”,而这些依靠的是地铁的中枢神经——信号系统。为了地铁的正常运行,信号工们不分寒冬酷暑地忙碌着,孙树旗是其中之一,他坚守一线岗位33年,本着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坚持“0.1毫米误差也不放过”的理念,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大国工匠”的内涵。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扎根轨道一线30载 用“工匠精神”托起“中国梦”

孙树旗守护地铁30余年

见证地铁变迁甘当轨道守护者

1984年12月,孙树旗中专毕业后正式成为天津地铁的一名信号工。30年以来,他历经了新老地铁的变迁,2001年以来,随着天津地铁网络的初步形成,运营组织的后台设备设施在,在功能上富有多样性,在管理上具备复杂性。

“原来的信号设备以机电系统为主,而新型设备则更多依靠自动化、网络通讯为主,科技含量更高。”作为为数不多的从老系统转到新系统的信号工,这对孙树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扎根轨道一线30载 用“工匠精神”托起“中国梦”

30多年夜复一夜,行走轨道近4万里

“不怕被您笑话,”孙树旗笑着对津云新闻记者说:“新的设备全是计算机连锁,培训的时候,ATS主机需要输入密码,我连输入密码都不会。”作为一名维修人员,被卡在最简单最关键的环节,意味着他准备再多进不去系统都是徒劳。受到打击的孙树旗,开始了白天充电学习,晚上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

在他的努力下,全新的设备终于被他“攻克”,并开始创新。他凭借丰富的实操经验,将实践心得分享给大家,并先后参与编写了《折返站道岔故障处理规程》等12项关键作业指导书和故障查找手册,共逾23万字,以及《信号专业职工职级评定初、中、高三级题库》,共1500多道试题、30多项实操科目和3套培训教材,成为天津地铁信号工的学习手册。

安全无小事0.1毫米误差也不放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扎根轨道一线30载 用“工匠精神”托起“中国梦”

巡检中,一个细节也不放过

黑白颠倒,与时间赛跑是孙树旗工作的常态。“地铁最后一班收车完成差不多23点,等所有工作准备就绪,清点工具下到轨道已经0点了。而我们需要在凌晨4点前完成所有的检测工作。”孙树旗说。

2015年起,天津地铁1号线信号系统开始改造工程。为了不影响地铁正常运行,新设备的搭建、老设备的撤离都挤在晚上的4个小时里。人多、设备多,光维修工具多达上百种。“一个小小的螺丝遗落在铁轨上,都是安全隐患。”孙树旗和所有的员工下地铁前需要进行人和设备、工具的全部清点。一次,在所有人员和设备都上来时,清点发现少了一个滑轮,这时候已经快4点半了,运营准备时间马上就到。孙树旗当机立断,“滑轮必须找到!”按照工友的回忆,他将所有用过滑轮的地方全部找了一遍,终于在地铁运营时间开始前将滑轮带出来。从这以后,孙树旗便想到将所有的设备都贴上发光的标识,这样便于设备的查找。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扎根轨道一线30载 用“工匠精神”托起“中国梦”

孙树旗将“匠心”传给年轻员工

夜间巡检,孙树旗都要走行4个区间,30多年夜复一夜,行走轨道近4万里。他总结的“三快三好”故障工作法,成了经典语录:“故障来了行动快、故障现场脑子快、故障排除动作快、故障处理记录好、故障原因分析好、经验教训讲解好”。

道岔检查是信号工的重要工作之一。道岔尖轨密贴、转辙机缺口表示的允许误差值为0.1毫米,但孙树旗对自己和团队的要求更高:坚持“0.1毫米误差也不能放过”。

“安全工作无小事”。是孙树旗常说的一句话。一年冬天的夜班,孙树旗在对地铁1号线海光寺站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处轨道连接线焊接部位有细微裂缝,他立即对裂缝进行打孔处理。这个时候,钻头突然断了,眼看施工停止时间仅剩一小时。工友都说这点问题明天晚上再处理也不迟。可孙树旗坚持今天的隐患绝不能放到明天。只身跑到2公里外的工区取回了钻头,赶在运营前维修好了故障。

作为信号工区长,孙树旗带领着23名80后年轻人的团队。孙树旗总对他们说:“我的能力有限,只想教会你们两样东西:一是做一个好工人,二是存一颗工匠心。”孙树旗就是这样一名朴实的信号工,将一颗“匠心”奉献给自己钟爱的地铁事业,默默守护着每一位乘客。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