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将功能区合并重组 社会管理职能剥离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01-08 14:18:29
分享

新年刚过,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天津滨海新区,将区位相邻、功能定位相近的原中心商务区并入天津经济开发区、原临港经济区并入天津港保税区。与此同时,将天津经济开发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出来,合归滨海新区新成立的泰达街管理。打出了一套刀刃向内深化功能区改革的组合拳,用新体制、新机制破解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进一步激发功能区内生发展的活力,为新区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助推“五个现代化天津”建设注入新动力。

滨海新区的设立就是改革创新的产物,因改革而生,伴随改革而发展。自2006年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滨海新区先后实行了两轮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长期以来,功能区一直是滨海新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和主战场。

此前,开发区、保税区、滨海高新区、东疆保税港区、中新生态城、中心商务区、临港经济区七大功能区聚焦抓项目、搞建设、促发展,有力推动了国家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新区产业体系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迈进。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功能区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相互之间缺乏战略协同,一定程度上存在各自为战,发展分散化,形不成合力,攥不紧‘拳头’等问题突出。保税区工委书记尤天成对此感受颇深:“部分功能区产业发展趋于同质化,产业相互‘克隆’,‘撞车’现象明显。”面对这样的现状,功能区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问题,决不能绕着走,必须动真碰硬,谋定后动,精准发力。滨海新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立足自身实际,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再次在功能区体制改革方面探索新做法、积累新经验,为全国改革作示范、当标杆。

功能区快则新区快,功能区强则新区强,功能区好则新区好。这次功能区改革,滨海新区功能区由原来的7个减少为5个,这不是功能区的简单重组,其背后的深意是要建立和完善功能区协同发展机制,科学界定功能区产业发展定位,实现效率变革和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和中心商务区两个功能区虽然都处于新区核心区,区位相近,产业发展也存在很多交集,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组团式发展的态势,尤其是二三产业没有做到统筹发展、融合发展,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开发区工委书记徐大彤说:“这次改革将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相似的功能区进行重组整合,进一步增活力、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集聚提升,将显著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保税区有项目没空间,新的项目无处摆放,与临港经济区整合,破解了这个难题,节省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保税区招商综合部相关负责人感觉,发展空间一下子放大了,劲头也更足了。

日前,滨海新区泰达街道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将原属于开发区的社会管理职能剥离出来,由泰达街行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等职责。这是落实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行动,也是功能区重新聚焦经济发展主业的有力举措。滨海新区副区长兼泰达街道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盛说,“改革后,既能有效推动开发区强身健体、轻装上阵,增强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又能够加大社会治理专业化标准化建设,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据了解,滨海新区还将进一步深化功能区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以经济管理和投资服务为主要职能,继续调整优化功能区机构。同时,对功能区实施增量激励考核办法,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新区还将把能给功能区的权力全部下放到功能区,而功能区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职能将由新区政府管理,彻底给功能区‘卸包袱’,让功能区放手、放心、放活发展。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杨茂荣说:“通过改革,将促进功能区体制机制更加顺畅、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再造一个新的黄金上升期。”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杨成)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