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南开大学学生开展了一项“垃圾减量”调查,8名学生志愿者以周为单位,“囤积”自己“生产”的垃圾,计算总量并进行类型分析。“真没想到,我一个星期会吃这么多零食!”一名志愿者见到铺满宿舍地面的垃圾时惊叹道。
考虑到研究成本和操作的可行性,此次实验共随机挑选了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各异的8名(3男5女)学生志愿者。实验开始前,将测量对象分成以废纸盒、塑料包装等为主的普通生活垃圾和以剩菜剩饭为主的厨余垃圾两类,并每天采集志愿者的垃圾产量。一周后统计数据显示,志愿者借由重量表现出的一周垃圾产量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最多者一周“生产”4公斤生活垃圾。本次实验得出的人均垃圾产量约3公斤。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每年达35亿吨,城市生活垃圾近2亿吨,而人均年产生生活垃圾约为300公斤,年增长率高达7%-9%。《2014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指出,2014年中国已经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
“垃圾围城”问题普遍存在,但是在过去,人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上,而在“减量化”上的宣传似乎有些不足,使得公众对环境保护渐渐产生了距离感。南开大学学生群体问卷调查发现,仅1%的同学非常了解“垃圾减量化”。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关于“垃圾减量”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后还是少点外卖,吃食堂也少打包,我觉得自己还是为环保做了贡献的!”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17级本科生张子宁说。 (“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