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李鸿忠同志在大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南开师生对此深受鼓舞,振奋不已。
文学院院长沈立岩表示,看到大会报告中提到的“支持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这些表述感到十分振奋。南开是中国的,也是天津的,南开大学的发展与天津的发展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是交织互动、同步共进的。作为南开教师,我们热切期望天津市委市政府今后能以更大的力度、更多的举措支持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发展。南开的荣耀即天津的荣耀,作为南开人,我们将义不容辞地为天津的建设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泽广说,天津市提出支持南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体现出天津市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建设好一流大学的坚定决心。地方重视重点高校建设,高校也必将有效发挥智库与人才库作用,以优秀人才、优质成果、优异成绩作为回馈,丰富和提升地方文化辐射力,发掘地方发展潜力,助力地方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处于“双一流”建设重要机遇期的高校教师群体中的一员,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各方面,都应对标一流,通过创新式教学帮助学生“长才干”,通过育人让事业“后继有人”,通过聚力科研让成果“出亮点、出高峰”,通过理论创新和知识转化“经邦济世”。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春光表示,环境科学与工程作为新兴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出的杰出学者、主持的国家级项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逐年增加,在国家环境保护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南开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今后能够得到更多政策支持,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为国家、天津的环境事业作出贡献。
南开大学教代会副主席、工会常务副主席蓝海表示,大会报告中提到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支持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学校的定位提升为天津这座城市的奋斗目标,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我们将进一步认真学习这次大会精神,凝心聚力,为南开早日迈入“双一流”,为天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汉语言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满荣表示,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深感天津市的发展与学校的前途命运、个人价值的实现密不可分,需要我们立足本职岗位,做好自己工作。围绕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我们将践行南开“公能”校训,创新课堂教学,加强实践培训,提升国际化水平,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和优质人才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机关青年干部王辰表示,报告中明确表示“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这既是对我校取得成绩的肯定,又对我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机关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更应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从本职工作出发,从细节做起,把弘扬“公能”精神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应有之意,把服务中国作为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要求,为谱写“百年南开”的宏伟蓝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图书馆馆员沈明喆谈道,将支持“双一流”建设写入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高等教育、对南开大学的高度重视与殷切希望。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图书馆,在争创“双一流”的征程上,每一位南开人都是主角。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发扬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满怀热情地为建设具有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服务的图书馆挥洒汗水,努力将图书馆打造为学校的文献保障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知识创新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
历史学院2014级本科生李迟蕾说,报告体现了天津市对我校建设发展的重视与支持,是南开大学“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坚实后盾和有力保障。作为在校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校一直把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授课方式不断调整,教学形式更为灵活,不断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切实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国际交流学习和与国外学者对话的机会。
哲学院 2014级本科生杨毓康说,在阅读大会工作报告后,对南开今后的发展事业充满了信心。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自己将不忘初心,严守学术操守。在学校迈向新百年之际,每一名南开人都是学校发展的主角,在争创“双一流”的新长征路上,我们将肩负起南开继往开来的使命与责任。
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2016级硕士生陈相杰说,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归根结底要从一流学科抓起。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应当端正自己的学术态度,做好科学研究,为学校的“双一流”事业贡献力量。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2014级博士生胡世文说,作为南开学子,见证学校发展定位成为天津市奋斗目标,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校自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天津乃至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凸显,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天津市领导对学校建设的肯定和支持,这也必将给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保障。作为一名在读博士生,将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学术素养,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