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古韵今声·南开大学中华古典诗词大赛决赛举行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4-24 08:49:44
分享

诗词,是南开园内一道特殊的“文化风景线”,也是南开独有的美育文化特征之一。4月23日,第三届“古韵今声·南开大学中华古典诗词大赛暨《中国诗词大会》南开选拔赛决赛举行。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校21个学院的360余名同学报名,经初赛、复赛,来自商学院、文学院、经济学院、化学学院、历史学院的12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决赛。

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先生以及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出席决赛并致辞,叶嘉莹为获得大赛前三名的选手颁奖。

叶嘉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诗作有差别,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中国文字与西方文字不同,中国文字带着“形音意”,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意思,每一个文字都有它的由来、历史和意义。汉语这样奇妙的语言、奇妙的文字、奇妙的文化的传统,根植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中保留流传下来,中华文化的种子、中国诗歌的种子,不论经过多少文化变革,一直在中华民族的内心之中存在。

叶嘉莹曾在一首诗中写道:“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她表示,看到南开大学青年学生对中国诗词有如此熟练的记诵与美好的创作,就仿佛看到了他们已经有了“天孙织锦成”。

朱光磊表示,在南开学子中推广古典诗词,一方面源于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古典诗词在浸润心灵的同时,更能启发大家用诗词中的智慧,解决当下问题。希望同学们做古典诗词的学习者、受益者、传承者,用自己的力量将古典诗词发扬光大。

决赛设置了十二进八淘汰赛、八进四淘汰赛、四强排位赛和冠军争夺赛四个环节。“‘一朝春进红颜老’的下一句是什么”,十二进八淘汰赛以限时对句的形式进行,选手在1分钟时间内通过回答规定诗(词)句的上下句得分。八进四淘汰赛则形式多样,“一字之差”通过选手在题板上写出规定诗(词)句空出的易错字得分;“连字成诗”则是将诗(词)句打乱,并混入其他单字,选手需要在乱序中通过甄别,写出正确诗(词)句;而“按图索骥”,需要选手通过主持人依次提出的三个线索,进行相关文学常识的抢答。

通过两轮角逐,最终4名选手成功晋级四强排位赛。四强排位赛的答题难度进一步提高,“看图识诗”需要在主持人语言提示及大屏幕上与诗(词)句相关的画面的引导下,抢答出正确的诗(词)句。“听描写识人”需要选手在主持人的提示下,抢答出相应的诗词人物。在抢答结束后,4名选手还需通过抽签在“古韵今声”中选择一字作为关键字,进行诗词吟诵与即兴演讲。

决出胜负的“终极考验”则是古人行酒令时的文字游戏:飞花令,此前积分前两名的两位选手根据给出的主题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词)句,答错、重复或没有在规定的10秒时间内对出相应诗(词)句的将告失败。最终,商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理想夺冠,文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张元昕获得亚军,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朱雅轩获得季军,其他选手获得优秀奖。

张理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诗词是中国人应有的精神皈依,他通过在课余时间阅读经典诗词进行积累,《唐诗三百首》是陪伴他“小读到现在的”的伙伴。他认为,古韵今声中华古典诗词大赛是一个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希望通过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让南开更富“诗意”。

本届中华古典诗词大赛在现场的记诵大赛外,还面向全校同学开展了诗词创作大赛,并评选出7人荣获“入围奖”与“晋级奖”,其中的优秀作品在决赛现场进行了诵读。

记者了解到,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南开大学于2015年、2016年连续举办“古韵今声”中华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大赛、“古韵今声·国学纵横”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在南开园掀起了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热潮,本次古韵今声·南开大学中华古典诗词大赛也获得了南开大学诗词爱好者的高度关注。比赛结束后,南开大学诗词楹联协会负责人向全校师生及海内外校友倡议征集优秀的诗词作品,并将集结成册,让具有“南开特色”的诗词文化保存延续。(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分享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