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围绕新定位 加快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作者:马明 来源:天津北方网
2017-04-11 14:39:00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这五年北方网融媒体报道

天津北方网讯: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4月8日揭牌启动。“海河产业基金将由财政出资200亿元设立引导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多支产业投资母基金,形成1000亿元左右规模的母基金群,力争撬动社会投资5000亿元,助力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海河产业基金董事长王锦虹说。

设立海河产业基金是本市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加快实现天津“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战略举措和实际行动,表明了本市坚定不移推动金融改革创新、高水平建设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决心和力度。这也是本市坚持大金融发展理念,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以产业发展和实体经济振兴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的缩影。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本市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创新,金融业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明显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2012年至2016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由1002亿元增至1735亿元,增长73%,年均增速14.5%,高于全市GDP年均增速3.7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由3.5万亿元增至4.8万亿元,增长37%;各项存款余额由2万亿元增至3万亿元,增长50%;各项贷款余额由1.8万亿元增至2.87万亿元,增长59%。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7.8%增至9.7%,增长1.9个百分点,金融业已成为天津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5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天津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其中,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是对天津的又一新定位,同时也是赋予天津的新名片。为此,本市制定实施了一批金融改革创新政策,加强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明确载体平台抓手和时间表、路线图,全面启动并加速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全市金融机构数量、门类和功能明显提升。2012年至2016年,全市金融及金融服务机构由1061家增至2598家,增长约145%。其中,持牌法人金融机构由44家增至65家。同时,新增民营银行、村镇银行、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多个新的金融牌照,一大批法人金融机构也相继在津落户。

五年来,本市持续推进融资租赁创新发展,目前政策环境、机构实力、业务规模和创新能力均位居全国领先地位。截至2016年末,全市融资租赁法人机构1174家,包括金融租赁公司9家、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30家、外资融资租赁公司1135家,注册资本4941亿元,资产总额超过9100亿元。其中,9家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5332亿元,占全国金融租赁公司资产总额的25%。飞机、国际航运船舶和海工平台租赁业务分别占全国的90%、80%和100%。同时,本市探索数十项重大租赁业政策制度创新试点和租赁创新业务模式,打破了我国租赁市场被外国租赁企业长期垄断的局面,大部分已向全国复制和推广。

五年来,本市加速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和新三板挂牌,上市挂牌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博迈科、桂发祥、凯莱英等优秀企业先后在沪深交易所成功上市;天津银行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实现了天津金融企业上市零突破。2012年至2016年,全市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合计由48家增至220家,五年时间翻了两番还多。其中,新三板挂牌企业由7家增至171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将进一步定位金融角色,在加快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进程中展现新作为,谱写新篇章。(北方网编辑曲璐琳)

分享

推荐